中年危机、工作压力、生活枯燥、寻求改变...

为您汇聚创业、金点子、兼职外快、心理倾诉......各种微信群,值得一试

进入互助群

Try It Plus 再试一次

支出的目标和梦想,与目前低学历低收入有疾病间的矛盾

劣势方面——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高中文凭,自考大专从2019年考到现在还剩5科,其中1科是实践课,工作的话目前在我们本地县城残联有一份计件工资的加工工作,工作难度取决于收到的“这批货”的加工需要,最近这段时间收到的“这批货”比较难,所以我几天都没做而且这两天也没去过看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做不就没得钱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呗!我也是“残疾”人,精神残疾三级,有慢性精神疾病,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觉前都要吃药,唉!想开点,和你一起做事的残疾人有些比你还“难过”呢! 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渴望实现财富自由、实现被动收入>所以支出的目标和梦想与目前低学历、低收入并且还有疾病限制的矛盾! 优势方面——家人没有要我任何的伙食费生活费、家里可以说是包吃包住、年龄27周岁,明年3月就28周岁了(年龄既是优势、也是劣势,非常尴尬的年纪,唉!)、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如客观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积累了很多知识(很多很杂——财商、财道、博弈论、心理、经济、国学、哲学、商业财经、非小说类畅销书等等),而且最近一直在研究《毛选》(自考的专业知识也在学,我没有不务正业)目前生活成本比较低(只是目前,但每个月的手机话费比较多,105元呢!而且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了解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人生越往后机会成本会越高)最多20元一天(早餐+饮品饮料),然后就是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直到上个月8月中旬才得到残联的这份工作,目前为止我的存款只有5k多一点,并且财富自由也并不是说要你有万亿的资产和财产,只要你被动收入>所有支出了,你就已经财富自由了,所以——如何得到被动收入?如何增加被动收入?自己学的又是会计专业的,在正常支出和不故意增加支出的情况下支出又是多少?只有自己知道了。 所以,感觉也没什么问题,但还是想看看这些东西如何完完全全变成自己的人生经验,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从实践再回归感性,循环往复,使自己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共勉!

题主,早上好!看了你的故事,我觉得你是一位行动力特别强的小伙伴,也是特别问有小问题的小伙伴,你很优秀,也很棒,我看到你了!现在你所面临的是支出的目标和梦想,与目前低学历低收入有疾病间的矛盾?目标和梦想与目前的学历疾病真的有矛盾吗?怎么内心多问自己几遍?还是说我们的方法有待改善呢?值得深思。 提升自己 发现自己的不足,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这说明你很自律,有成长的愿望特别好。也有慢性疾病,也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压力,我非常能理解。在吃药的同时,能否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和作息呢?看看能不能给身体带来更健康的收获呢?比方说我们早起早睡,饮食有规律,运动也有规律,放松愉悦的心情。好的情绪比任何保健品都更有价值,你觉得呢? 接受现实 实现税后收入,财富自由是每一位小伙伴的愿望!但是我们此刻的年龄与现象所处的工作实现这个梦想是不是差距太大了呢?何必又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呢?什么样的年龄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还有当下的梦想一定要匹配才能够实现,你又怎样看待呢? 当我们的期待与梦想目标值落差大的时候,是不是就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更多的焦虑和看困惑呢?做好当下的每一个时刻,就是离我们的梦想和目标更近了一点点。为你的每一次行动力点赞👍 分享与你《生命的礼物》 我是倾听师嗯嗯,世界和我爱着你!祝福你迎战清晨的太阳,一起向上升起。
Image
嗯嗯77

回首往事恍如隔世,面对这些事,该何去何从?

时光荏苒,岁月过迁,我本是txl,偶然一个机会我认识到一个男生,长的阳光,笑的灿烂,不知是我太过花心还是怎样,只一眼我便喜欢上了他,他也说要了解了解,时间很快3个月过去了,我们便确定了关系,他给我买了一大箱零食,我很感动,自从爸爸离世妈妈改嫁,我便从来没有收到过礼物,那一年我17岁,她17岁,我以为我找到了可以爱一辈子的人,可是这样的美好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1年之后我发现了他其实是女生,我当时情绪很复杂,有被骗的难受、有愤怒,就这样我们冷战了两天,两天过后我便想通了,我在想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她还是之前的那个他就好了,那年我18岁,她18岁,时间又过去了一年,我们依旧相爱,或许是老天不公带走了她,我看着她给我拼的拼图还有积木我陷入了沉思,我突然发现相册后面的木板下有一行字,“老公我爱你”,或许是突然失去的委屈,我眼泪绷不住了(哇哇大哭),她买的项链我一直留着,直到今天,它很好看她也是,时到今日我低头一算我已经22了她还是19岁,回首往事恍如昨日又恍如隔世

你好。从你的叙述中能感受到你对她的思念,对那段感情的留恋 ,还有对失去她的哀伤和无助。往事历历在目,但时光又倏忽而过,让你感觉有些迷茫,好像空落落的。 不管对谁来说,失去至爱亲朋都会带来很大的伤痛。你提到爸爸离世妈妈改嫁后,那个女生是第一个送你礼物的,可以想像孤独之中被人关爱、重新联结对你的意义。当你们经历了感情的危机、你决定接受真实的她时,你心里充满了对长远未来的期望和承诺,所以她的突然离去打击的不仅是当时的生活、还有未来的憧憬。原来已经设想了一个和她一起的未来,没有她的未来如何面对,就成了一个痛苦的议题。 对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哪怕有一天具体的样貌和事情会变得模糊、但从关系中获得的感受始终都会留在记忆中。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在与不在,她对你的爱已成为你的一部分,留下一份持久的温暖。对离去的人最好的纪念,就是带着她的爱继续好好生活。 我参加过几次“死亡咖啡馆”沙龙活动,这个名称听上去可能有点让人心惊,但其实它是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分享和讨论,谈的是死亡和分离相关的话题,但真正交流的都是如何更好地生活。我们的文化常常将死亡视为禁忌,所以大家习惯于回避这个人生必然要面对的重要议题,反而会将很多情感压抑起来,带着沉重和迷茫应对生命的无常。 在大家的讨论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如何纪念失去的至爱亲朋,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盈(相信这是离去的人的心愿):比如,在纪念日用仪式化的方法来表达情谊和思念,或者以做公益的形式来延续逝者的善意与美好,看到此时此刻的重要性,珍惜生活的各种馈赠和挑战,因为所有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中难免会有遗憾和伤痛,但人生“四道”能帮助我们及时表达和珍惜与人的联结: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然后再向前慢慢探索接下来的道路。
Image
张明志

一进班级就是各种闹心的事儿,我真的不想上学了怎么办

我真的不想上学了 我真的不想上学了 整天一进班级就是各种闹心的破事儿:班级的破门咣咣响 我在认真学习的时候经常吓我一跳 ;教室在背阳的一面 经常有股难闻的臭味儿; 同桌天天不洗脚 我真想揍他一顿;好不容易换个同桌 终于洗脚了 又开始天天抖腿 桌子地板一起动;天天学习些不实用的知识 越有用的东西越不教(我就想学学怎么炒菜 怎么梳头发 十多年了 也没人教我 我想学的东西一样都没有那他为啥叫学校呢我很疑惑);校服粗糙得很 脖子经常感觉磨得慌 倒不至于磨红 就是很闹心;我想有个良好的形象 每天运动运动 也不让运动 天天就是个做题 我这叫不务正业;座椅七扭八歪 要么是前面人突然一靠 我的桌子突然一震 要么是后面人的腿突然踢到我的书包 ;终于班级配了个空调 有几个人也不好好整 天天调到19度 年纪轻轻就得了类风湿 然后人家还是这温度 谁说都不听;整天坐也坐不好,吃也吃不好,学也学不好,穿得也不舒服,真的很影响我的心情,我来学校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么,天天光是闹心这些事儿就让我筋疲力尽了,我还怎么好好发展,我真的觉得除了学校,哪儿都更适合我的发展,我真的不理解,我上这样的学有什么意义,我就想有个好心情都很困难,天天都得忍受着各种各样的破事儿,我大好的青春就要天天浪费在这些破事儿上么?这个学我就非上不可么?为什么学校有这么多不合理的地方 学校从来不想着提高 只想着收学费呢? 就连身儿舒适的衣服都没有 我真的很失望啊 天天这么忍 从进教室就开始接受视觉听觉嗅觉的全面摧残 我真的怕我得点精神病啊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如果我还是得上学 那我该怎么改变 或者怎么接受这一切呢

你好。从你的叙述来看,环境中大大小小的干扰让你很心烦,但导致你不想上学的原因似乎更多在于无法自主选择的被动处境:想学的东西学不到(比如你说想学炒菜、梳头等生活技能),感兴趣的事情不让做(运动被说成是不务正业),被要求天天做题,天天要穿粗糙的校服……. 你感觉学校没有真正关心和贴近学生的需求,学生却不得不忍耐各种限制,无法追求个性化的发展而不得不配合学校的“集体目标”。 你的觉察满有代表性的,不仅是青少年对学校有质疑,很多家长和老师也颇多无奈,大伙都觉得很卷、很有压力,但又改变不了大环境和既定的规则。我们的教育系统仍以标准化的应试教育为主,缺少“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培养的机制。对自我意识越来越突出的青春期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就形成了一种压迫感,让学生们感觉自己的个性和需求不受重视,继而对学校的整体环境都产生抵触。 虽然学校和教育体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们能给大多数人提供基础教育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家庭之外、进入大而复杂的社会之前进行过渡和适应。也就是说,学校是个人从家庭小环境过渡到广阔而未知的大世界的桥梁,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同的老师、同学,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锻炼。我们可以把学校生活看做是进入社会前的实习。至于学什么,学校看起来处于主导位置,但学生还是可以想办法探索自己的方向的。比如,想学炒菜的话,可以利用假期在家里学一下、或跟着媒体学一学。想运动的话,如果有人说不务正业,你可以告诉他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缓解压力并提高专注力。如果在校园不允许学生运动,或许可以利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运动,若是住校那么可以在宿舍里做些简单运动。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对某些人、事、物、境有不认同和排斥的想法时,就会更倾向于关注那些我们不喜欢或看不顺眼的部分,想要对抗或者回避。如同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怎么越烦什么、越来什么呢。或许有些事我们本来有能力和办法去解决/克服,但因为带着厌恶的情绪,我们就会觉得非常消耗、主观上也扩大了这些问题的难度和影响力。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把生活中的困难和阻碍看成是一种学习 - 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将来到了工作环境解决问题会是一个常态。举例来说,校服粗糙、领子磨皮肤不舒服,看看能不能请家人或找裁缝想想办法修一下领子部分,有很多能工巧匠可以带来惊喜的。对于环境中的干扰,有一个作家王安忆曾经写过一篇散文,邻居家的浓重厨烟总是飘到她的房间里、带来很多不舒服,开始她感到烦躁痛苦,后来她尝试着用细腻的文字来记录和描述那个气味、调侃这件事,慢慢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烦躁了、甚至多了一点观察者的乐趣。或许可以观察同学们怎样应对周围环境,看看能不能找到启发。 此外,如果学校里有一些关系好的同学、或者你信赖的老师,还有你愿意参加的活动或团组,不妨多交流、多参与。我们很难完全消除生活中的烦恼,但可以有意识地去为自己寻找一些乐趣。
Image
张明志

请阐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区别与联系?有多么不同?

请阐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区别与联系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不是完全不同的有多么不同 鼓励多学科角度的讨论 角度越多越深入越好 感谢

题主好 我是Kelly水 【请阐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区别与联系?有多么不同?】 作为哲学爱好者,看到你提的问题可以引发一些思考,首先很感谢题主。 【关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所谓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 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这段话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家是提出理论,引发我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会看到文学和哲学的密切关系。 例如说文学这么解释客观世界: 它是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总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历史和现实根源。 就如有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还有一句就是“文艺源于生活又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我们最近大家都很喜欢的李娟,刘震云等,他们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世界,是他们的主观世界吗? 李娟眼里的草原,观点,为什么会引发无数人的遐想? 除去她自然和清新,也有她自己的主观认识,文学的创作一部分也因为作者创造出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耳目一新。 借由李娟的主观世界带给很多人的草原吗梦,而那个真实客观存在的世界在于每个人自己的主观认识,去探索和找寻。 还有刘震云老师,一句顶一万,同样以姥姥来作为核心人物,他描述的姥姥也许也因为引发了大家“共同”的姥姥,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自己的主观因素,这些主题,内容,还有作者独特的思想,让我们看到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内在的力量和人格。 还有巴尔扎克,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作一个民族生活和思想的“镜子” 。 同样也有自己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底色,直接反应的是时代真实社会状况  。 同时文学作品也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这些不同的人,社会生活,时代的特点,是真实而又纷繁复杂的客观存在。 作家或是思想家,艺术家,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角色,在时代中,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普通人,同时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又有别于普通人。 他们的笔下记录着发展规律和推动力量,包括一些一时一地地事,还有永恒的主题~ 所以主观的是人,思想,是如何描述客观的世界。 同时又紧密相连~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心理学的解释】 我们现在来聊聊主观性和客观性,为什么说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呢。 例如我们心理学🈶️“移情”一说,前段时间我们去公园,一个朋友看到一朵花,这朵花是客观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我们去不去她都在公园里。 朋友突然很感慨,她说女人如花但易凋谢,同时她很伤感,说到生命的脆弱。 同时我看到一朵花,会看到生命的美好和顽强,顶着烈日在相同的季节,总是如期到来。 还有一个朋友说,这朵花如同她现在的年龄,青春,正在尽情绽放。 同样看到一朵花,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把花拟人化,借花描述自己的想法而已。 我们要允许别人表达自己,那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但他们一定是对的吗?所以何必太在意? 在谈谈李娟,很多人去了草原,有人看到了草原的风景,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有人看到草原,感受到了普通。 草原的存在是不为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它有自己的样子,山川不言不语,草原也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到这些都会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已。 心理学经常鼓励大家多一些好奇心,像一个考古学家一样去发现,去探索,而不同时代的考古学家总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以及颠覆。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新闻,里面有学生不好好上学,大家就会去批评说老师管的不好,或者家庭没有爱。 也许也因为这个学生刚刚从大山里被领养的父母照顾,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 我们主观的认为往往有待于进一步了解,而不是看到新闻就马上给一个评判。 就像学习心理学,现在很多人即使学习同一个流派,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就像解读弗洛伊德,有人支持他的观点,有人反对。 这些反而会给后面的人启发和思考,避免被他人影响,而是用自己求真的态度去慢慢总结,把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我们在这些事物中,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在世界,我们会选择信任什么呢? 这些信任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而是选择性的信任呢? 就像一个抑郁的人,他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他人都是敌视他的,不友好的,真的吗?那么他如何成为现在的他呢? 他被谁养大的呢?他经历了什么会让他🈶️这样的想法呢? 他这样的想法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的呢? 一个受过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也许会保留着自己的好奇心,不会去评判对方。 如果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也许会说这个人一辈子都麻烦,怎么会这样去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在探索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如何理解这些~ 个人浅见,一起探讨~感谢提问哦~ 推荐书籍《从卢梭到尼采》《一句顶一万句》
Image
Kelly水

强迫思维/侵入型思维,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我有类似强迫思维或者侵入型思维的问题,众所周知,这个强迫思维控制不了,就是白熊效应,那么现在我也决定放弃对抗了,可是面对一个新的问题,虽然我放弃抵抗了,可是每一次想起来什么都会意识到,都会有反应,都会有应对,比如,我想起来一个同学,我会想到,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然后想想有什么要处理的有关他的,或者想想和他一起的美好的回忆。 但是当我处理强迫思维时,问题产生了,比如我想起来这个强迫思维时,我现在虽然不抵抗了,可是我都需要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想一想,比如,它是我的强迫思维,没什么意义,我不用管,我也管不了,所以,不能抵抗,只能把它放在那里,然后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在我空闲的时候还能想一下,可是在我需要集中精力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比如,我正在认真学习听课,或者考试,我总不能还这样去思考一下吧。 其实,思考一下也没啥,可是多次想起来,每天频繁想起来,每次都在大脑过一遍吗?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你好题主!在你的描述里让我看到一个一直都在为了一个完美的自己而去买单。你把白熊效应当成你未被看见的需求,形成了合理化,你的痛苦离不开你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甚至你的概念里上也是用着反相形成的理由,用着抵消欺骗自己需要被看见与重视需求,你的思维里同样也有着被照顾与重视的需求却用着情感隔离,去回避感觉里的需求。 可以说你过度将焦点放在人际互动,自尊,愤怒和依赖的处理,认知风格,以及工作和感情关系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的问题,可以说你相当怀疑自我,在童年未必母亲充分的疼爱,觉得不够重视,甚至你的父母或者养育者,让你感到关系里只有冷漠或者疏离有关,同样你对认真学习,还有考试都有着过度的思考,这也许离不开你害怕自己的不完美同样如同被父母或者养育者对你谴责的感觉,思维期待里希望被看见与重视的需求,但是童年成长体验不到父母或者养育者给到你更多的爱,支持,鼓励与重视,你只能靠着思维重复对完成的学习,考试,生活过程要求,毕竟你对思维里的探索同样也有着错误方向,毕竟你的情感隔离,你无法共情到自己思维背后的动机,却一直靠着外界评判形成对自己感知觉的重复确定,你的强迫思维同样也有着如果你的成功都是没有意义的,心中一直都害怕内在父母或者养育者给不到的认同,甚至还有着一种报复的痛苦想法,毕竟你的母亲或者养育者对你过度控制与要求给到你更多的不确定。 也许你可以试试在平台找一个咨询师陪伴你去探索思维期待的需求是什么,你才能放下思维期待里有着痛苦需求,潜意识意识化,你才能有力量去选择合适自己的活法,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而看不到自己在当下存在的意义,愿你早日脱离苦海。
Image
汤宇虹

在家两年,想找工作但迈不出第一步,每天情绪都很低落

毕业后在家两年没出去工作了,感觉现在把以前学的都忘光了。 现在什么都不会,不想出去找工作,怕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取之处。 一出门就会想,别人会不会发现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笨蛋。 他们会不会看不起我,只要他人的一个眼神我就可以想很久。 现在会经常想起以前做过的不好的事情,以前的糗事,经常觉得自己很糟糕,我现在改变可以吗? 我怕别人发现,以前做过的不好的事,怕别人发现我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感觉自己很笨,脑子迷迷糊糊的。 在外面我总是挺直了腰板假装自己很好,还会想对面的人会喜欢我吗? 但我知道,我的内心很紧张,一眼就能看出来身体的僵硬,有点搞笑。 之前找了一个工作,工作的时候犯一点错就会想很久,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一起工作的人不喜欢自己,这一天都会情绪低落。 现在没工作了,每天情绪都很低落,我还想变好,但是很担心。

        你好!题主,隔空拥抱你!你所描述的现状是每个人都有所经历的低谷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常见的困扰。只不过是不同境遇不同年龄不同的事情而已,并非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困扰的。完全理解题主毕业后在家两年没工作是很常见的情况,很多人在重新进入职场时都会感到不安和不自信。这也是人的大脑思维的一种本能,所谓的“思维定势”罢了!一起看看,该如何面对并摆脱ta。


        再阅读文字的过程中,令我想起一部电影《垫底辣妹》讲述了成绩垫底的女高中生沙耶加经过一年努力学习,成功考入庆应大学的故事。其实影片中的主角一开始的自暴自弃到后来设立目标后的全力以赴,整个转变过程让观众明白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去付出,激励人心的时刻总会到来;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自我愿不愿意去相信自己可改变、可成功的自信认同感。


        一、思维定势与思维定势效应的释义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性的、相对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程序的加工准备。消极面的看待,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即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


        思维定势效应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旧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即固化、僵硬、麻木等)。


        二、自动化思维逻辑的影响,回忆过去和接纳自己

        文字开头描述“遗忘知识和自我怀疑”内心冲突。源于近两年脱离社会又接触工作,遗忘知识是正常的,这是人的大脑记忆的本能。可这不代表什么,学习过的知识还是有人印象的,只要通过自洽的方法和实践快速捡回来,也是很现实的一件事,或许这次的重复学习反而会有不同的体会和领悟的。积极面的看待,正视当下,重新认识自己“优点和缺点”,让优点为我所用。如,可尝试回忆过去的经历,有什么事情是被夸奖和做得比较好的,也可与父母/朋友去询问一下,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什么样?有哪些优点?对方在意你的有哪些?等等,一点点的找回自信和肯定自己。再如,步入工作岗位所需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面”等,可以先看看自己具备哪些能力?有哪些拥有的?哪些是需要提升的?是否可以通过外界的培训/朋友一起探索,共同协助自己的短时间内提升。


        其次,转换视角积极的思维模式,不去过渡释义和解读,正确看待自己当下,理解和接纳的同时,正视影响自己的所谓的标签“笨蛋”、“看不起自己”、“别人评价”、“非理性的从众心理”等所困扰。让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优点上,并寻求可实现的方法去有序的实现它。树立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只要通过努力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行动至上的原则,忽视/回避他人的眼光和评价。


         三、识别自我的能力,设置职业目标,做好情绪管理

         现在没工作了,情绪低落是可以理解的。从题主发出提问开始,相信你已走在认识自我、调整认知、学习自我成长的路上,只是目前还有些迷惘,不知怎么走才能更快速的摆脱和更有成效的!

首先,认识到有情绪波动,暂时没有工作都是眼时的,不能代表未来都是这样的,仅仅需要看见和理解的是不能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中,让尽快的调整好清洗并尽快的走出来。如,可利用这里提问,打开自己的思维定势,看见不同的视角,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再如,可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岗位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提升自己为找工作做好准备。再如,可参加网课/社团/阅读书籍/阅读文章等方式,丰富新的技能提高自我的存在价值。再如,可试着主动与旧的同事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征询他人的就业的建议和提供推荐的寄回,让自己回归团队活动感受氛围。再如,情绪确实低落无法改观的,也可尝试书写记录自己的内心情绪变化,看见自己的需求并为之满足ta;当然还有“阅读、瑜伽、运动、冥想”等缓解情绪。


        总之,想要变好是好事,就要把担心/焦虑 转化为动力,积极找方法并采取行动。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改变会变得更好。加油!

       推荐书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自卑与超越》电影《垫底辣妹》共勉!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我是蓓玟,世界和我爱着你。

Image
蓓玟

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辩证否定是途径 犯错吃苦才能长大

请对上面三个命题进行评价 并举例说明每个命题 以及三个命题之间的联系(基本概念不需要介绍 我只是没找到很好的例子理解 越详细越通俗易懂的例子越优先)

  这三个命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矛盾是发展的动力,而辩证否定则是解决矛盾的途径。当矛盾出现时,我们通过辩证否定旧的观念、制度和技术,来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犯错吃苦。正是这些犯错吃苦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矛盾的存在,也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寻找辩证否定的方法。   一、矛盾是发展的动力   矛盾就如同推动船只前进的水流,有了水流的冲击,船只才会不断前行。在客观世界中,矛盾无处不在。比如在经济领域,供给与需求之间就存在着矛盾。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下降,生产者可能会减少生产;而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则会上升,生产者又会增加生产。这种矛盾的不断运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同理,在科技领域,旧的技术与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会促使人们不断发明创造。例如,在通信领域,人们需要更快速、更便捷的通信方式,与现有通信技术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于是就推动了从书信到电报、电话,再到互联网通信的不断发展。   二、辩证否定是途径   辩证否定就像修剪树木,剪掉那些不好的枝桠,才能让树木长得更加茁壮。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旧的观念、制度和技术进行辩证否定。   比如,在政治制度方面,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制度的演变就是一种辩证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其进行了否定,建立了更加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辩证否定在科学领域也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家们不断否定旧质疑落后的理论,从而有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例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就是一种辩证否定。他否定了地心说的观点,从而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所生存的地球真实样貌。   三、犯错吃苦才能长大   这句话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实你不犯错,不吃苦也是可以长大的。他所指的长大并不是生物学上的长很大,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成长。这就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只有在不断摔倒、吃苦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学会走路,长大成人。再比如在每个人的生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这些错误往往会让我们遭受一些惩罚,吃到一些苦头。但同时会让我们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懂事,更能适应外界环境,更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犯了错误,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他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再比如,一个人在商务洽谈中流失了客户,他会反思问题所在,然后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增加在日后同类商务洽谈中的成功概率。   最后举一个完整的具体例子来诠释三个观点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智能手机的发展为例:   早期,人们对通信和信息获取的需求与传统通信工具的局限性存在矛盾。过去只能通过固定电话或者功能单一的手机进行简单的通话和短信交流,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随时随地获取丰富信息、进行高效办公和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科技企业开始进行研发,这就体现了辩证否定。他们否定了传统手机的单一功能模式,开始研发具有更多功能的智能手机。从最初简单的触屏操作到如今强大的处理器、高清摄像头、各种智能软件的应用,都是对旧有技术和观念的不断否定,因此才会不断突破旧技术,研发新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研发人员肯定会尝试多次失败,付出很多金钱与精力却没有得到结果,从而吃了不少苦。比如在开发新的操作系统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漏洞和不稳定的情况,在设计新的外观时可能会面临工艺上的难题。但正是这些犯错吃苦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发展中的矛盾所在。于是他们不断反思和改进,使得智能手机的性能不断提升。   所以,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中,矛盾是发展的动力,人们的需求与传统通信工具的矛盾推动了创新;辩证否定是途径,不断否定旧技术,开拓新方向;犯错吃苦才能长大是指在研发过程中的挫折让人们不断革新技术,最终为人们带来了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Image
meng

和家人过于亲密自己会感到极度厌恶,很抱歉这个样子

和家人有一定的距离的时候会觉得还好 当和家人过于亲密或者家人做出一些举动时 自己会感到极度的厌恶和恶心 甚至会上升到讨厌这个世界 觉得老年人的可爱行为十分恶心 很难接受人变老 (我知道这是病态的)我感觉自己很烦 很讨厌看见自己家人尤其是老人哭泣 会很不理解觉得恶心的要死 就是会感到极度的恶心 非常的厌恶(复盘的时候我知道这样是错的)其实我是有中度抑郁 重度焦虑 其实我觉得家里人都是平静的疯子 我觉得我很正常 有的时候他们很好 但是在人看不到的地方 我觉得他们很疯 怎么说呢 就是很暴躁 易燃易爆炸这样的 所以我觉得我是拜他们所赐 我恨 会觉得很赤裸 有的时候不喜欢家人用自己的碗 不想和他们同吃一盘菜 看到他们的脸我甚至会反感 我觉得很赤裸 很抱歉这个样子

亲爱的朋友,我能感受到你所经历的困扰和内心的挣扎。面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那些我们深爱的人,却感到厌恶和恶心,这种情感的冲突一定让你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惑。你可能在内心深处渴望和谐与理解,但现实中的某些行为和情绪反应却让你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让你对自己的感受产生了怀疑。 你提到自己有中度抑郁和重度焦虑,这本身就说明你正在经历一场心灵的考验。抑郁和焦虑可以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使原本平常的事情变得难以忍受。你所描述的对家人某些行为的极端反应,可能正是这些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同时,你提到家人的某些行为让你感到他们“平静的疯子”,这可能反映了你对家庭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稳定性的渴望。你对家人使用的餐具和食物有所排斥,这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界限设定,试图在心理上保护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所体验到的厌恶和恶心可能与个人界限的冲突有关。界限是指个人在情感、心理和物理上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的能力。当这些界限受到侵犯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不适或愤怒。你对家人亲密行为的厌恶可能反映了你内心深处对个人空间和界限的强烈需求。此外,你提到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以及对家人某些行为的极端反应,可能与你所经历的心理压力和情绪调节困难有关。我想邀请你思考几个问题:是什么触发了你对家人的厌恶感?在这些情绪背后,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你是否尝试过与家人沟通你的感受和界限? 试着学习有关抑郁和焦虑的知识,这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是许多人都可能经历的正常反应,并非你个人的失败。也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在感到不适时平静下来,并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如果你发现与家人亲密接触让你感到不适,可以尝试逐步、有控制地增加与他们的接触,每次一小步,直到你感到更加舒适。界限是保护个人情感空间的重要工具。你可以通过沟通来表达你的界限,比如告诉家人你何时需要独处,或者在某些话题上你感到不舒服。 给自己建立一个支持系统,无论是朋友、其他家庭成员还是自助团体。有时候,与那些能理解你的人交流,可以提供额外的情感支持和不同的视角。 我强烈建议你继续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合作,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习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情绪,并探索与家人相处的新方法。 寻求帮助是勇敢的第一步,而持续的努力和自我关爱将引导你走向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你值得拥有一个充满爱、理解和尊重的生活环境。加油!
Image
逆风花似不落

欲望很强,无法自拔,深陷其中,请救救我

我24岁一个人在加拿大生活学习的处男,母亲很早死了和父亲没有联系,没有什么异性朋友,很孤独空虚,真想找一个女孩子发生关系并且能组建家庭努力生活,我现在每天都会看不健康的东西,偶尔手淫,为了克制手淫我每天会去游泳,但是还是会偶尔熬夜,会看huang,明明知道不好却难以控制心中的欲火,这有些分散我学习的注意力对我产生不太好的影响,这些秘密别人都不知道,外人都觉得我不错,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里已经变态了,脑子很乱感觉为了和女生产生xing行为会有想犯zui的冲动,请救救我吧

       你好!题主,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正值青少年时期和自我生理需求的期待,让你有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的感受中。其实,在这个年龄阶段,都会存在对身体变化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属于正常的心里状态和变化,大可不必过分的自责和过渡解读,而是正确的理解和看待,适度的感受并有节制的控制就好,如何才能做到呢?一起探索一下,如下:


      一,青少年时期的心里状态

      首先,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每个人的心理特征也呈现出独特的不相同的特点。如,认知提升、情感需求、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等的思考,从而唤醒人的本能的“身体需求+好战冒险+梦想实现”的部分。


       认知提升,从自我意识增强开始,转换到关注自身形象、自我价值观、自我需求并逐渐形成自我认同感。同时,打开思维的抽象幻想能力,逐渐适应逻辑推理和假设性想象中(同龄的男性更加明显,躯体的变化和需求带来的快感,让人更期待的被满足感),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建立和渴望的程度会加倍的。


       情感需求,源于24岁追求自我独立性,独居加拿大生活学习,没有亲密的朋友和家人陪伴存在“孤独和空虚”。内心对亲密关系的渴望程度加倍的,期待找个女友相处和情感体验也是正常可理解的,只要是彼此都接受的甚至不影响彼此的学习,不妨也是一个情感依托的需求(保持有度的哦)。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随之年龄的长大,自我价值来之自身认同外,也来之外界社群的肯定和支持,需要融入其中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助力探索属于自己的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如何应对可做些什么,如下:

       1)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躯体变化,适度妥协和接纳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目前你所经历的这段过程,每个人成熟所必须经历的常见的心理困扰,并非独特的而是普遍存在的,更正你并不“变态”。很多青少年相同类似内心的挣扎,这并不意味着你有什么问题。 主要源于24岁独居异国他乡“孤独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同时又追求自我独立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可理解为对父母的爱的回归的一种期待需求),却无法摆脱不健康的行为,这些行为让你感到内疚和焦虑,甚至影响了你的学习。任何事情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也是有2面性的,正确理解和识别助己短些时间度过这段成熟初期,才是正道。如,青少年的青春躯体反应迅速,并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说明你已在成年人的路上,该去做成年人的事情,这是常态的;唯独就是放轻松些睁大自己的双眼,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尝试步入新的一段情感经历(恋爱的)。当进入恋爱的情感阶段,只要作息规律有序,充足的睡眠助力自我身心的健康的良性循环。再如,还是容易受到压力和焦虑的影响无法自我调节的,可以寻求学校的渠道求助和支持的,再专业人士的陪伴和帮助下,走出焦虑和不良行为;大胆的求助不是可耻的而是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自己,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提升。


        2)扩大社交圈,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技能

        文字中描述独居存在“孤独和单调”的现状,不妨可加入一些社团,从中结识与你兴趣爱好相同的新的伙伴,参与其中寻找共同爱好,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自己的时间填满,而暂时忘记烦恼并获得满足感。如,设定边界处理好“不健康内容”的接触,尝试短时或彻底远离的时间和频率,并逐渐减少到杜绝的哦。同时,也可将注意力聚焦在“规律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可自己动手做美食),让自己生活实现自给自足的积极乐观的享受ta,助力于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去有序的调节情绪。再如,有空允许的时候,也可主动与父亲联系,说出你的困惑和情感需求,探索和聆听ta的建议和想法,让自己有个可参考的。再如,设定学习目标,自己1年内学习多少门课程,掌握哪些技能,去分阶段实现后的成就感替代心中的“单调和空虚”。 再如,设定一些其他的目标,可考虑女友的形象和性格、未来一起相处的美好画面等并为之努力和积极行动,感到新的生活更有动力,更充实。


        总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消极的看待就是一个迷茫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积极的看待就是一个转机,让人期盼预知未来的美好充实。生活中的积极的幽默的视角,可令人赏心悦目,拥有动力十足的幽默才能有趣有味的生存价值。

       相信你看到这里时,已转换视角可勇敢的面对,能够战胜这些困难,期许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的。祝好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我是蓓玟,世界和我爱着你。


Image
蓓玟

在家两年,想找工作但迈不出第一步,每天情绪都很低落

毕业后在家两年没出去工作了,感觉现在把以前学的都忘光了。 现在什么都不会,不想出去找工作,怕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取之处。 一出门就会想,别人会不会发现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笨蛋。 他们会不会看不起我,只要他人的一个眼神我就可以想很久。 现在会经常想起以前做过的不好的事情,以前的糗事,经常觉得自己很糟糕,我现在改变可以吗? 我怕别人发现,以前做过的不好的事,怕别人发现我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感觉自己很笨,脑子迷迷糊糊的。 在外面我总是挺直了腰板假装自己很好,还会想对面的人会喜欢我吗? 但我知道,我的内心很紧张,一眼就能看出来身体的僵硬,有点搞笑。 之前找了一个工作,工作的时候犯一点错就会想很久,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一起工作的人不喜欢自己,这一天都会情绪低落。 现在没工作了,每天情绪都很低落,我还想变好,但是很担心。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世界,可以更加精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体面一些,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采。可是,当一个人深陷泥沼,难以自拔,很可能会失去对自己以及对生活的信心。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些力量,给他带来希望,带来信心,给到他鼓舞与支持,那么,他也必将能够在泥沼之中,重新站立起来,重新挣脱出来,重拾对自己以及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力量,可以来自一些支持性的关系,也可以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在。


给你的建议是:


1.学会接纳自己,这是让自己变好的前提。

 

批判和指责自己,其实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而是会让我们感觉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我们需要转变对自己的态度,在尊重、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去看看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的差距,鼓励自己做好当下的事情,支持自己为了自己的小目标去努力,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当我们在别人面前总是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的时候,其实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不接纳,因为我们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对自己的阴影部分是排斥的,所以,我们会渴望别人的接纳,可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接纳,我们也很难相信别人会接纳我们,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接纳自己,那谁又能接纳我们呢?但是,反过来,当你自己足够接纳自己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别人是否接纳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你也不会那么在意了,因为你已经有了,你的内在没有缺失,也就不需要向外寻求了。


2.去尝试,在过程中肯定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我有一位来访者,是一位未成年人矫正对象,也是一直在尝试找工作,从最开始不稳定地做外卖工作,一个月很难赚到一千块钱,到后来找到一份临时安保的工作,工作了一个多月,由于有犯zui记录,没有办法考到保安证而主动辞职,再到现在还想去找一份15天的临时安保工作,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而是在努力地寻找,他不希望靠父母的钱生活,渴望自己可以独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理想的生活。


虽然,每次都会有挫败,每次他都有些沮丧,但我都会帮助他看到他身上值得肯定的部分,看到他的价值和优势的部分,比如,能够坚持去找工作,找到了工作也能够坚持去上班,遇到了困难也有积极去解决问题,其实他是有能力的,遇到合适的平台,就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也渐渐学会了去肯定自己,去看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多了一些信任和认可。


是的,你也一样,不管我们曾经有多么糟糕,我们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某一段经历就完全否定自己,要看见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3.可以尝试做一些练习帮助自己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阳光的部分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培养自己乐观的思维习惯,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阳光的部分,你可以每天记录三件好事,也可以进行“愉悦体验日历”的练习,也就是每天对一个愉快的体验进行觉察,这些体验可以是非常普通的体验,例如听到悦耳的鸟鸣,或者吃到妈妈做的一道好菜,重点是,这件事带来了愉快的感受。将自己每天的体验记录下来,并感受。每一天都去记录和觉察以下五个问题:

 

1.这是什么样的体验?(举例:散步的时候,我听到了鸟儿鸣叫的声音)

2.你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举例,太阳光照在脸上,能感觉到很放松,很暖和)

3.你觉察到什么样的心境?(轻松、愉悦)

4.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想法?(比如“真好”“鸟叫声真悦耳”“晒太阳真舒服”。)

5. 当你写下这些时,有什么想法出现?(比如,“这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但我很高兴自己觉察到了。)

 

当你将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调整,将自己沉浸于生活中的微小的喜乐中,也就没有一直纠缠在那些消极方面,以及错误之处,更多地体会到生活的丰富性与广阔性,对自己将来的生活也会更有期待。


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Image
湘遇成欢

一起抱团,再试一次

加入群聊

鄂ICP备15005958号-11
联系方式:136-3862-2687(同微信)